前幾個月追的劇在情節上紛紛告一段落,又好久沒有看到讓我特別入迷的新劇,偶爾真覺得有些「荒」,想不到年初無意間被「病氣系少年」映著背後幽深雪景的劇照,以及中國版「基度山恩仇記」的宣稱推坑後一發不可收拾,連整套四大本的小說都開心地從書展硬搬回來,連著翻過幾回,雖然整個故事的精緻度不算極上品,卻也怎麼看都不膩。最近電視又開始重播了,就假藉練筆力的藉口隨寫小說和電視版評比,自助脫坑……(會嗎?)

 

  1. 小說的起始就是梅宗主藉養病重踏金陵的鏡頭,那遠眺帝都浮華而生的感嘆,和滿腹悲憤與抱負交雜入陣的架式,為之後的風雲詭變起了一個氣勢澎湃的開頭,十分動人。電視版為了鋪陳更多,只能運用一堆看起來假假的動畫描繪:梅嶺血海、一個神祕又有中國風的地下中情局(儘管看到那一格格機密說中藥行還比較講得通)形象,配上少閣主花俏的練劍和裝紙條顯得過大的錦囊。好在編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細緻而成功,適度追加了譽王加封、太子追殺的情節,造成雙方暗鬥轉為明朗化那一觸即發的緊張態勢,也讓競相上琅琊閣求解成為不得不的舉措,合理將宗主推上進京之路。
  2. 電視版我最不滿意的就是讓霓凰和夏冬之間太過牽強的溫情了。尤其是夏冬,既然她相信丈夫是因為揭發了祁王謀反的陰謀反被林帥所害,小說裡那懷著悲憤與相信林家的郡主斷交,卻又因過往深厚的手帕交回憶與同為遺孀的同胞感而暗地裡關心、希望在遠方的霓凰仍然過得好的掙扎與矛盾,才比較合理。小說裡懸鏡使夏冬的肅殺之氣,還有身為與朝廷立場相反的叛將遺孀多年獨自支撐的滄桑,可惜都未能在電視版選角呈現。雖然第二集裡有一段夏冬和靖王巧遇卻故意彼此漠視的情節,但我覺得無論就禮制,或就靖王的一句:「懸鏡司該不會又在查什麼謀逆的大案吧?」而言,都太不適當了。謀逆兩個字之重,應該根本是像佛地魔那樣連說也說不得的吧。劇中各配角每每觸及當年事件的關鍵字,不也都嚇得自我屏蔽、消音嗎......靖王再怎麼冥頑不靈,也不至於沒事犯這大不韙吧。
  3. 看過小說再回頭檢驗電視版,霓凰和夏冬都太漂亮了,除了美人計,感覺不到戰力啊。(不過我一時之間也提不出建設性的好人選就是了。)反倒是宮羽在妙音坊和謝玉府時隱隱顯露的殺手狠勁很迷人,但到了後期混入春獵時,看起來又太柔弱了。有批踢踢板友批評梅長蘇未免神過頭,除了相對於臥虎藏龍的江左盟,太子和譽王都只集到豬隊友外,實在也是可惜編劇不得不為了畫面把原創小說裡糾葛的心戰化為直白的臺詞,或許是經驗不足火侯未到,讓配角人物顯得過於平庸。例如言豫津,書中描繪他看似花俏散漫,思考倒是細膩聰慧;不過螢幕上卻淪為大咧咧的丑角。謝玉應該是類似岳不群老謀深算的人物,外表道貌岸然,內心陰沉狠辣,但在電視版本裡屢殺夏冬和梅長蘇不成,還跟夏弼攤牌自己是太子派,在景睿生日宴前破綻已經太多了啊。至於譽王,理論上應是前倨後恭的真小人,前幾集廷議卻也未免智商降得太低,猛跟太子爭一時口舌,連觀眾都嫌煩,更何況是滿腹戒心的皇帝老子呢。不過後段譽王造反,以及靖王終於知道梅長蘇真實身份的片段,前者改得比書中更有視覺張力,後者則是讓靖王去問母親取代在群臣前震驚失態招人疑竇,值得讚賞。
  4. 蒙摯和飛流在謝玉府的不打不相識好看!因為我看劇時特別會關心人物在臺詞以外的一舉一動(例如最常見的坐姿,不同於現代服裝的長袍衣襟如何適切擺放,很需要演員硬功夫的練習,在這一點上看飾演靖王的王凱就有許多不足)是否能細緻地到位,而不是拉了遠鏡頭就粗糙隨便地露出,所以我評比蒙大統領是宗主之外第二成功的選角!雖然在電視版裡被編傻得有點過萌,很難想像他怎能避開層層內鬥爬到高位,但私心可以原諒,哈哈。飛流在電視版中話比較長,有點失了書中雙關又精練的原味,也許是為了配合演員年紀,和宗主比較像兄弟,而非原著中過於寵溺得像父子。(也有人說Bromance,只能說宗主太受歡迎不斷被粉絲配對,只能說宗主太受歡迎不斷被粉絲配對。不過,比起主流論調靖王愛小殊,我覺得小殊對靖王才真是言情小說裡受歡迎的揪心苦戀呢。)
  5. 批踢踢板友說得好,林殊最大的悲劇在於他要復仇的對象偏偏又是他無法推翻的──梁王。從關係看是親舅舅,在情感層面是從小敬愛的長輩,尤其就終生信奉的君臣倫理而言是鞠躬盡瘁也在所不辭的主上。所以當他愈靠近自己設定的目標,把靖王推上太子位同時翻案,就愈讓這個與一般「官逼民反邏輯背道而行的故事在看似感到徒勞(皇帝殺你全家,然後你還要讓他活到傳太子!?)的過程中,突顯出各人物在情境裡的判斷力和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原作透過言侯之口道出的是「情義」,這當然是總結了支持林殊一派所要表現的熱血,但真正讓我喜歡上這部戲的反而是在各事件中不同勢力有意的操弄和不經意、或甚至是不得不造就的促成,讓事件的結果表面上看似是梅長蘇算準的勝利,其實卻伏下諸多透過話語間發展出雙面的暗流。至於懸在那兒的各方心思揣度,則繼續隨著時空的變遷而延伸出新的生態。就拿號稱毋枉毋縱的蔡荃來說,儘管懷疑夏冬的逃獄不單純,情勢下也只能被壓得「說好不提」。於是「持正」在時局中,總憑添幾分不蒼白的陰沉詭譎,以及一點兒也天真不了的抉擇。

 

結論:這故事我給80分,可以隱約看到甄嬛傳的車尾燈吧。加分處是那些陰陰鬱鬱,常常晦暗不明的雪景,讓我想念曾經生活過的北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琅琊榜 宗主 編劇
    全站熱搜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