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4文創禮品展辦的國際論壇,貿協透過協力駐外單位邀請到日本和韓國的禮品業者來分享,而這兩家都相當有誠意地帶來了公司第一手的銷售資料來分析自己對市場的觀察,其中有幾點趨勢很人類學,很有趣。
日本頗具規模(因為我完全外行,不確定是否為日本最大?)的電子禮物商城Giftmall Inc. 把商品銷售分類為公司禮品、formal gift(例如臺灣三節時個人所送的禮,我暫翻為「正禮」)和casual gift(包括情人節、生日送的禮,我暫翻為「隨禮」)三種,從禮品銷售的種類、金額、消費動機和頻率等數據來分析近10年的變化,有幾項發現:
1. 公司送禮行為微幅下滑、個人正禮略有波動但基本持平,不過個人隨著主要由商業推動的節日所消費的禮物在金額和頻率方面都大幅增加。
Giftmall提到特別是情人節、母親節和聖誕節,已經變成商城重要的行銷季了。分享者提到,日本其實到1937才開始有母親節,但近年在廣告大力宣傳下,送媽媽的禮物消費有特別顯著的成長。
因為疫情封城,大家從線下挑禮物紛紛轉往線上選贈這個習慣的轉移一定程度帶動了消費管道的轉移,這是業者都明顯感受到的現象。有意思的是,即使疫情和疫後帶來經濟衝擊,消費者的禮物預算並沒有太多波動,金額基本持平。
2. 從禮物的內容類型來看,Giftmall和韓國文具商10x10都明顯注意到現在的消費者更重視送出的禮物要能展現出個人的風格,或是凸顯出送禮者與收禮者格外個人的關係。從品牌經營的變化來看,過去都以大型供應商生產多種產品的模式已被顛覆,現在公司必須積極探索、蒐集各種創意的小品牌,才比較能滿足消費需求。但是,消費者的口味非常多元多變,實在難以預測...
往產業樂觀面看,內容IP授權的形式會變成顯學、朝更定型化契約的方向發展,對創作者來說漫天喊價或被狠狠剝削的情況應該會變得好些。
3. 據業者朋友介紹,產品走質感路線的韓國零售業者10x10,做了一張特別有意思的互動圖,把韓國從電腦轉向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普及歷程、影視內容(無限挑戰和韓團KPOP)特殊企劃和IP授權商品的發展擺在一起,從崇拜真人偶像到下載偶像設計的公仔桌布放在筆電桌面,這看起來很自然的行為,透過這張圖更讓我們清楚看到文創、娛樂和商業消費,再加上數位技術,已經不能簡單說是跨域整合,而是根本緊密交纏在一起。
 
21世紀禮物學
文章標籤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