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這件事,對他這個世代的人來說,是不是別有意義?他認識的或共事的大部份人都是有伴侶的,迄至今時今日這都還是生活的常態。至於其餘沒有伴侶的,也都還在找對象或想辦法和某個對象安定下來。安定下來,這似乎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吧?事情總會自己釐清的。通常是吧,他想,世事如此。

 

《寂寞芳心(Lonely Hearts)》頁205

 

這個字,擺著只是狀態,但連成孤單單身」,被形容者立馬就有個「被拋下的」形象出來了,可憐兮兮的。一位獨居了很久的警探(儘管有四隻貓相陪,卻總是找不出一件乾淨的上衣),調查一件被害者都是單身女性的謀殺案,支線穿插著的是警探出庭作證女孩遭父親性侵害的內心波動。寂寞是個填不滿的洞,而報紙上的小框框宛若扇窗,幽微的文字透了出去,原來是曲折而又急迫的吶喊,卻也成為兇手戲弄征服的脆弱目標。

 

兩個人就不孤單?約翰˙哈威(John Harvey)的厲害之處,便是透過警探芮尼克的眼,冷對周邊形形色色的寂寞。走到書中後半段終於轉為明火的蕾秋和同為社工員的男友平平淡淡走了好些年,才在芮尼克的撩撥下找到離開的動力,面對自己一直逃避卻未曾稍減的空虛。警局裡則跟常見的辦公室同事一樣,有像迪文-以嬉遊人間的單身大丈夫自居又自誇的類型,有史凱頓那樣(經常道貌岸然規勸他人早日成家)的勝利組,也有奈勒這款,被太太與準爸爸身分嚇得喘不過氣恨不能回到婚前的壓力型。面面俱到的Harvey並在這被白人男性主導的局面裡加入亞裔的帕特爾與女警探琳恩˙凱洛葛,他們承受的歧視,更重要的是他們憑藉智力與聰慧讓案情嶄露的曙光,讓本集的推理之輪得以向前。

 

雖然就後見之明來看,《寂寞芳心》的謀殺細節不足、兇手動機不明,甚至連警方如何將兩位被害者勾連起來的推理(單憑兩位死者都有使用交友信箱的證據,而他們交往的對象又連上芮尼克的前妻,一位對波蘭祖國情懷洶湧的嚴肅女性)都太薄弱幾近跳躍,但作者對描繪社會現實與帶領讀者理解、反思英國情境的努力,竟多能與21世紀的日常體驗相互觀照。

 

這本近30年前出版的小說,讀起來卻沒有太過分的隔閡感(雖然習慣手機即時通訊的我們差不多已經完全忘記魚雁往返的氛圍),也難怪李靜宜女士矢志扛起翻譯與出版的重任,讓我們這些中文讀者有福享受。儘管故事發展步調偏慢,中文版好幾處有明顯的標點符號與文字錯置(如第330頁德希達隔了幾個字後變成達希德),瑕不掩瑜仍值得下一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gemonic 的頭像
    hegemonic

    跨越‧關鍵的痕跡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