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咖啡店讀完了Joyce從陽明借閱的《這些創意不是亂講》,做為今年回臺灣重新適應閱讀中文的第一本。這本書主要是解析「全民」系列(包括全民大悶鍋、全民亂講等)幕後腳本的概念和一些成效分享。雖然我不是固定收看的觀眾,但幾次短短的觀看經驗(尤其是集中在某些小單元,例如施主席轟趴)還是可以透過這些應該是簡化過的文字腳本實例引起共鳴,並稍微理解節目製作的邏輯(我想實際執行上應該更加複雜),所以覺得很有趣。


我覺得書中最值得反覆咀嚼如何在其他層面應用的是「哪裡找源源不斷的創意素材?」:這一章節提到的幾個方法印象中也可以在談創意的相關書籍中看到,不過這裡講得很淺顯易懂。首先(而我認為也是最關鍵的)就是AB3法則:ABC是很簡單的邏輯,後面接上3看似不倫不類,但因為按照順序C就是排在第三位,所以就產生了強烈的暗示性,對懂得解碼的觀眾就產生了極大的趣味。我深深地佩服這本書的作者(不知道是封面寫的王偉忠或陳志鴻,或其實是更多幕後辛苦耕耘的無名編劇們),因為這個方法應該可說貫穿了整個節目的意旨,而成功之處就在於編劇如何把政治事實轉化成諷刺性的意見評論,最終達到娛樂效果。這項邏輯清楚建立之後,接著就是上山下海地蒐羅可塑之材:書中提到的社會觀察法(找到特色人物)、合理謬論法(透過立場相反的態度來呈現事情的觀點,反而建立了新的矛盾邏輯,例如透過國台辦的角色評論不良政策,結果可以轉成是「稱許(如此一來可以加速統一)」)、穿越時空法、排列組合法(把意想不到的要素連在一起)其實都是經年累月接收大量資訊,再透過自身轉化的功力所提煉的秘笈。另外,這個章節中還提到一項「說文解字」法,「全民」編劇發現活用中文文學遊戲,包括重新操弄字義、成語、詩詞等等,也可以創造很好的收視率,這是透過長期實作經驗累積出來的心得,也很值得大家思考如何抓住市場口味。


「全民」系列每週一至五都要湊成一小時的節目,除了有眼光的決策者和有效率的執行者,背後如果沒有一個群策群力/飆血飆汗的團隊,絕對無法完成。我覺得這本書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在王偉忠的光芒下,「團隊」統稱了所有,真正提出企畫的小咖們終究變成字裡行間無名的影子了。也許這就是社會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