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莊瑞琳主編對《塵封的椰影》的點評實在厲害:許多研究者會做「臺灣史的跨域」,也就是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索有關臺灣的產業、空間和繪畫等不同面向;但像本書這樣秉著自然科學的專業來書寫「跨領域的臺灣史」相對很稀少。從這個角度來看胡哲明老師著作,連注釋都帶著植物學家眼光的專注和情感,可說為臺灣史再打開一頁新鮮。

細川隆英,這位在家人記憶裡沉默嚴肅、從不多談自己研究的植物地理學家,其實是1930年代、臺北帝大高等學術人才培育黃金期的代表。對我個人格外有意義的一面,在於他擔任研究助手一職,早在1933-1941年間就往波納貝(Pohnpei, Micronesia)跑了七趟之多。而在他總計收錄近八千件植物與民族學標本中,就有高達749件從波納貝採集的植物標本。

儘管細川隆英沒有留下私人日記和手稿,單從附隨標本的紀錄,胡老師仍努力對照波納貝現代地圖標出大致的地理位置。而還沒來得及讀書的我,只在投影片上匆匆一窺當時的足跡,就覺得他很不簡單-當時波納貝還沒有環島公路,島上五個重點酋邦(chiefdom)/大區界間有好些地方必須以獨木舟走水路方式,從外圍珊瑚礁繞過去(例如位於東南、人口最多、地位最高也最重要的酋邦Madolenihmw),但從現存植物標本可以看到細川隆英都有踩點,也登上了幾座特別突出的火山峰(包括今天從高空鳥瞰最醒目的Sokehs Rock和雞屎岩一帶),範圍堪稱全面且細緻。

從標本上來看,sakau,也就是大洋洲相當知名的kava胡椒,這個到今天仍然相當重要,甚至可說已經變成波納貝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細川隆英也已經留下當時原住民已經有意識栽培和定期採收的紀錄。

另外,透過細川隆英和胡老師的爬梳,也重現了今天在波納貝島上已經被美軍炸光、颱風吹光,和在熱帶氣候下崩壞快速只能重建,以至於幾乎完全看不到的日治設施,例如熱帶產業試驗場(差不多等於今天農改場的前身)。據總編說,胡老師在書中還放了一個小故事:當時的場長通過各路消息預感日軍似乎快戰敗了、他們可能很快會被要求撤離。由於捨不得自己多年栽培的心血,工作團隊甚至連夜未休,把插在植物旁邊的日文說明牌通通改成英文,希望這樣做可以避免美方人員接收後直接剷平...

今天,波納貝試驗場的位置如同諸多僅能從歷史照片上看到的學校、百貨商店、政府機構建築和整齊劃一的街道等,早已湮沒在叢生的密林間了。但好在還有胡老師的努力,從植物標本追尋細川隆英研究對生態地理學的貢獻,再勾勒出富含歷史意義的臺灣和南洋史,真的很有趣。準備仔細來研讀。

#感恩春山把發表會定在晚上八點

#讓上班族的趕場時間變得充裕多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gemonic 的頭像
    hegemonic

    跨越‧關鍵的痕跡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