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以為已經遠去的、深愛的人原來就在物理距離可以到達的他鄉,而因為難以述說的複雜情況,只能躲避著無法見面,甚至安排了種種詐死的遺跡,例如這最後的情書:「想像我正握著妳的手,回憶一下我們那幾次關於死亡的談話。我們都不認為有任何疾病、厄運或者暴力行為能夠帶來生命的徹底毀滅,因為肉體只不過是我們借穿的套裝,而我們絕不僅僅是件衣服。(《黑色通告(Black Notice)》,頁15)」這些重新讓人拉回創痛的撫慰話語似真又是假,對蒙在鼓裡而傷心欲絕的愛人而言,那是什麼樣、既震驚又恍若隔世的感覺?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前沒料到《人體農場》也有同好享用中,所以頗為滿足虛榮心的「圖書館套書計畫」比我預期晚得多才實現。直到看到《波特墓園》(沒辦法,因為借還書的日期難以確定是圖書館套書的小小缺憾,《波特墓園》可是姍姍來遲)才發現《人體農場》原來是關鍵的一集,在這一集當中每個人物都有了不小的變化:首先,Kay發現了露西的同性戀身份,並且從她和嘉莉‧葛里珊的激情關係中牽引出日後高特一次又一次的詭謀深算;露西在這一集中為了愛又酗酒又遭逢車禍,其實除了愛的掙扎外,對女性作為調查員或法醫,此種「特殊工作」在發展上可能面對的體能極限、各種質疑(就連至親如母都還是難以接受)和挫折,也透過Kay許多創痛記憶和心疼自責中交錯呈現。第二條線延續《失落的指紋》高特出場,班頓邀請Kay加入行為科學小組;到了《人體農場》時Kay因為一個碎玻璃意外正式和班頓在一起(這一段他們的默契宛若雙人輪舞般絕配),卻也間接刺傷連老妻茉莉也離開了的馬里諾,展開第三條本書兇案主線的「致命吸引力」。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圖書館培養比爾蓋茲》
李賢 著,寧莉 譯。臺北:核心文化。2006。
 
BBS板上偶然的討論讓我找到這本書,似乎因為列在圖資系的建議閱讀書單上所以還預約等待了好一陣呢!雖然這本書主要是以家長的角度分享「利用圖書館逐步培育小孩子讀書的興趣」經驗,但許多閱讀的態度,例如避免「像母雞蝕米」每本書都虎頭蛇尾(對我來說簡直一針見血),還有閱讀習慣與「公德養成」的部份都很值得借鏡。特別是關於藏書的這個部份,雖然我並不能完全同意在學術書籍方面也採用這種「借貸書庫」的方法(手邊有參考書在那個想要「為確認而順手翻一下」的剎那總是安慰),但在空間有限、學海無涯的窘迫狀況下,一本閱讀筆記簿的起碼建立(好提供前述的索引功能)真的要開張了。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失落的指紋(Cruel & Unusual)》開始變成恐怖殺人魔高特的連載,露西轉眼變成莫測高深的調查員,最重要的是與衛斯禮‧班頓的出軌愛情則漸漸萌芽(這段真是違背道德,但我好喜歡兩個人在無邊黑暗裡相依為命,又不時激發的默契火花噢)。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老是記不住劇情,雖然有同學評論道「這是因為作者實在太愛長篇累牘內心OS感嘆個沒完」,但我反而很喜歡這樣真情流露式的告白,在某程度上更突顯女性外表需要剛強堅毅、事實的內在仍充滿纖細脆弱的特質。隨著圖書館預約先後順序不能憑己意盡興閱讀,只好勞煩Dada再到醫圖重借續集《人體農場(The Body Farm)》回味一番啦。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經忘記當初為什麼會看到這些本部頭不小,跟法醫有關的小說,然後對於書中Kay的心理過程相當著迷(或許是因為他在關鍵中所「扮演」的理性是我始終無法企及的夢想),曾一度興起全套買下的念頭(幸好在《屍體會說話(Postmortem)》、《殘骸線索(All that Remains)》、《微物證據(Trace)》三本之後停手,畢竟,每集都遭逢歹徒逞兇、再莫名其妙解除危機是個不怎麼讓人滿足的結尾)。或許還是CSI讓自己充滿對犯罪的幻想,甚至以為連黑暗都無所畏懼;最近又興起追完一整個系列的念頭,看到列印出的圖書館預約紀錄滿滿都是期待,也實在不得不為作者豐富的產量感到又興奮又懊惱啊。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