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We’ll go no more a Roving
Lord Byron
 
So, we’ll go no more a roving
So late into the night,
Though the heart be still as loving,
And the moon be still as bright.
 
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And the soul wears out the breast,
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
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
 
Though the night was made for loving,
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
Yet we’ll go no more a roving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初開課的「英美詩 停‧看‧聽」在課程內容方面老師以介紹作者出發,沒有太多準備,許多詩篇剪貼缺少出處、源流介紹顯得片段,不甚令人滿意;但藉此空出一段時間可以專心讀詩(儘管每週上課必須從南港趕回,總是匆匆忙忙),搭配讀詩的聲音緩緩起伏,仿若在煙塵之上的敏隆講堂(最好的是,此空間還可以保有舒適的溫度)漂浮修行,十分享受。以下我也繼續按照詩人為單位,親手敲打鍵盤,在速度中感受英文詩句的韻律。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發現以為已經遠去的、深愛的人原來就在物理距離可以到達的他鄉,而因為難以述說的複雜情況,只能躲避著無法見面,甚至安排了種種詐死的遺跡,例如這最後的情書:「想像我正握著妳的手,回憶一下我們那幾次關於死亡的談話。我們都不認為有任何疾病、厄運或者暴力行為能夠帶來生命的徹底毀滅,因為肉體只不過是我們借穿的套裝,而我們絕不僅僅是件衣服。(《黑色通告(Black Notice)》,頁15)」這些重新讓人拉回創痛的撫慰話語似真又是假,對蒙在鼓裡而傷心欲絕的愛人而言,那是什麼樣、既震驚又恍若隔世的感覺?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前沒料到《人體農場》也有同好享用中,所以頗為滿足虛榮心的「圖書館套書計畫」比我預期晚得多才實現。直到看到《波特墓園》(沒辦法,因為借還書的日期難以確定是圖書館套書的小小缺憾,《波特墓園》可是姍姍來遲)才發現《人體農場》原來是關鍵的一集,在這一集當中每個人物都有了不小的變化:首先,Kay發現了露西的同性戀身份,並且從她和嘉莉‧葛里珊的激情關係中牽引出日後高特一次又一次的詭謀深算;露西在這一集中為了愛又酗酒又遭逢車禍,其實除了愛的掙扎外,對女性作為調查員或法醫,此種「特殊工作」在發展上可能面對的體能極限、各種質疑(就連至親如母都還是難以接受)和挫折,也透過Kay許多創痛記憶和心疼自責中交錯呈現。第二條線延續《失落的指紋》高特出場,班頓邀請Kay加入行為科學小組;到了《人體農場》時Kay因為一個碎玻璃意外正式和班頓在一起(這一段他們的默契宛若雙人輪舞般絕配),卻也間接刺傷連老妻茉莉也離開了的馬里諾,展開第三條本書兇案主線的「致命吸引力」。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圖書館培養比爾蓋茲》
李賢 著,寧莉 譯。臺北:核心文化。2006。
 
BBS板上偶然的討論讓我找到這本書,似乎因為列在圖資系的建議閱讀書單上所以還預約等待了好一陣呢!雖然這本書主要是以家長的角度分享「利用圖書館逐步培育小孩子讀書的興趣」經驗,但許多閱讀的態度,例如避免「像母雞蝕米」每本書都虎頭蛇尾(對我來說簡直一針見血),還有閱讀習慣與「公德養成」的部份都很值得借鏡。特別是關於藏書的這個部份,雖然我並不能完全同意在學術書籍方面也採用這種「借貸書庫」的方法(手邊有參考書在那個想要「為確認而順手翻一下」的剎那總是安慰),但在空間有限、學海無涯的窘迫狀況下,一本閱讀筆記簿的起碼建立(好提供前述的索引功能)真的要開張了。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