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族群婚禮是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結合轄區內原住民族傳統婚禮特色辦理之活動,主要以屏北三鄉瑪家鄉、三地門鄉、霧臺鄉的排灣族、魯凱族為主的傳統貴族婚禮展現...。」(2023官網簡介)
距離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參觀這場「集團觀光婚禮」的驚喜,中間隔了長長的疫情。好在今年承辦業務的坑主是優質.認真.誠懇的應用人類學好朋友,加上輪值部落三地門對儀禮也仍保有高度的慎重與投入,幫助我對2023年在地磨兒藝術公園的婚禮活動多了解一些,簡記幾個觀察。

1. 部落與活動的關聯:或許因為2023婚禮適逢補班日,加上舉辦設在當地景點,一同盛裝參與的族人在視覺比例上比觀光客(包括專程來攝影的砲手)少很多,似乎主要都是負責管制交通、接待和協助各項流程秩序的工作人員。當然,比起2019年選擇在瑪家鄉北葉國小舉辦,今年舉行下訂儀式的地點在距離會場較遠的上坡石板屋,接著新娘搭轎入場的路線比較長、又是下坡,場地範圍變得開闊,看起來人潮分散也是自然。不過相較往年可以看到部落成員隨著典禮時間靠近、三三兩兩陸續集合過來,小孩與青少年們開心地環繞在四周奔跑嬉戲,還有老人家們閒坐場邊開聊(當然要再加上1、2瓶阿比和檳榔),今年的部落氣氛是淡了些。

 

​2. 族群婚禮與觀光體驗(以及公部門)的磨合:究竟是婚禮還是觀光?我們曾為此討論過,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至少從三層面探索的問題。首先,參加婚禮的新人資格很嚴格。官網註明:必須是尚未登記、尚未公開宴客的未婚男女,再婚、有孩子者無法參加,新人報名時還需繳交身分資料供查驗-這是官方確認的部分。至於在部落同意的方面,我無從得知在儀式舉辦前如何商議,但下聘儀式的一個意外環節卻引人注意:當儀式主持人用麥克風+國語對眾人解說聘禮中的檳榔枝截面象徵新娘的貞潔,而部落傳統委員卻用族語(無擴音)公開宣布這個截面不夠完美-場面頓時尷尬起來,旁觀者不明所以,連忠實翻譯、本來掌控局面的主持人也略顯慌張。該怎麼進行下去呢?主持人急中生智訴諸觀眾權威:「婚禮的不完美沒有關係,這樣日後才有完美的進步空間。」接著請大家用鼓掌通過,傳統委員回座,讓「更有看頭」的戴冠、上轎、完婚等儀式繼續。這是部落耆老對婚禮觀光化的小小反抗嗎?我不知道,但在接下來進入鞦韆儀式主場後有機會發表長篇談話的分別是鄉長、風景管理處長、屏東縣長等官方代表,使得部落在婚禮中的位置顯得微妙。

2023 南島婚禮觀後感

接待家庭的媽媽隨時都在關注頭冠是否戴得夠端正。
 
值得玩味的第二個層面也在此,就算部落再怎麼謹守婚儀,完婚身分的認可不在頭目的福證,也不在縣長到場,而在活動結束後,看不見的公所手續-儘管在儀式中已包括了領證、用印等流程,官方廣播仍再三提醒新人之後仍要到公所一趟才算完成結婚登記唷。換言之,這終究僅是一場儀式體驗。固然,這是一個自從婚姻改為登記制後對所有傳統婚約儀式的革命,並不限於南島婚禮,但因為這場婚禮同時把公部門和模擬為家族的部落代表同時拉在一起,使得矛盾被公開化了。
第三個層面或許可放在壓軸的盪鞦韆。根據傳統,新娘盪得愈高,可為日後的生活帶來更多幸福財富,不過對穿著全套族服、配戴許多飾品、在太陽底下曬了大半天、還要攀住單索維持平衡的新娘來說,實在很不簡單。故而在體驗中,主持人公開說已簡化為象徵性輕輕搖擺三圈就好。今年部落決定採用樹藤而不是磨擦力較好的繩索,難度變得更高了,結果頭幾位新娘發生頭冠意外掉落,讓出借的接待家庭心疼不已。於是,主持人臨時宣布,接下來非部落族人的新娘在上鞦韆前先直接摘下頭冠,避免損壞(據說綴滿琉璃珠和羽毛的頭冠價值可高達60萬!)。不過,主持人又補上一句:漢人體驗一下沒關係,如果是原住民,就千萬不可拿下來喔。除了在前面介紹環節介紹新人的原住民身分,在盪鞦韆這裡,本因入境隨俗和裝扮同化模糊的族群區隔再次閃現,並依此判別禁忌影響的範圍,是另一個無預警被呈顯的幽微矛盾。
 
2023 南島婚禮觀後感
曬太陽的新人們。
 
3. (被交辦的)產業化、國際化:隨著疫情解封趨緩,2023南島婚禮在觀光行銷方面的努力,從婚禮前一個月就開始舉辦的假日市集、星空音樂會、傳統婚服展到聯名啤酒等特色商品銷售就可以看到,意圖讓亮麗體面的婚禮商機延伸到部落其他景點的企劃很清楚,也盡量考慮到在停車位有限、公眾交通不便的霧臺山區安排接駁,規劃細緻很不簡單。但是,在整場婚禮中最主要、花費也最高的消費者畢竟是新人自己,其次是家族,但這兩者全程在儀式中忙碌不得閒,而他們似乎也不太需要再消費周邊,因為公部門單位提供了滿多紀念禮。XD 外人作為觀禮者除了滿足飲食,其他消費動機並不強。再者,攝影迷為捕捉鏡頭而來,為了搶佔好位置甚至自備乾糧,連用餐時間都犧牲,讓靠外地客促進經濟的算盤在這裡有點踢到鐵板。
另外,對部落族人來說,儀式辦得愈隆重、嚴謹、遵循傳統,是一種復振文化的深度行動,但對外人而言,服裝首飾的華美已是作為觀眾所能體驗到有關「傳統」的全部,於是焦點變成落到了「外國人也來參加」-恰巧今年新郎中有一位是白人,因此他高大的身形輕鬆抱起新娘,還有拘謹的舉止等(也可能包括雖然有翻譯,但畢竟大多數時候語言不通,所以動作不敢太大)在在引起不同於其他組新人的掌聲。微妙的是,其實當天現場還有另一對外籍新人-東南亞華僑,觀禮的家族成員甚至穿著了東南亞傳統禮服出席,但因為新娘的面孔沒有白人新郎來得突出,於是就和其他漢人與原住民新人一樣,同樣行禮如儀,但未獲什麼特別掌聲。XD
2023 南島婚禮觀後感
轎上的新娘、負重的勇士與滿出來的觀光客。
 
第一次參觀南島婚禮時,我驚嘆的是在這樣一場官方用促進觀光來定調的活動中,部落對實踐傳統和動員社群的專注和用心。無論如何,一場婚禮需要集結各種資源,願意擔任的接待家庭能在短短數日內接納素未謀面的新人,款待他們、教育他們並建立友好關係,圓滿了一般人對新婚生活有家族支持的想像,是除了儀式外我覺得最難得珍貴的體驗。第二次來,由於對儀式流程比較熟悉,讓我比較清楚地注意到部落、公部門和外人在事件中的位置和互動,也讓我對這場已經舉辦了16年之久的婚禮觀光所牽動的社群和地區覺得有趣。很高興作為好奇的觀光客而非辛苦的承辦單位,我期待未來還有更多新鮮火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gemonic 的頭像
    hegemonic

    跨越‧關鍵的痕跡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