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最後一篇,留給這兩間我非常喜歡的業界實務分享。

首先上臺的是聯經出版分享2023年的《寫給Aileen的情書》。過去這一年AI模型推進的速度,我們可以從這部人機協作、以數位出版為主的文學企劃再次體驗到變遷之快有多驚人-當時還需要作家進一步介入、潤飾作為調控的AI成果,如今讀起來明顯感受到強烈的「試作」意味,可說是大型語言模型的實驗里程碑。

 

代表分享的陳芝宇總經理提到,最早的AI創作點子出自王聰威總編輯:ChatGPT強大的模擬對話讓文學家敏銳地覺察到語言互動的邊界將隨著AI推進到新的前沿;於是,團隊開始邊接洽有興趣的新銳作家、邊設計創作流程,最終確定了「由作家們先創作投書,再透過另一邊人機協作的AI來回應,並對這些作家的告白作出抉擇」的模式。過程中,作家們探索數位魚雁往返的隨機性和從中迸發的文學性,技術面則宛如一場追著AI版更的短跑衝刺,十分有趣。

 

第二個案例特別感謝CCC資深編輯淳雅的推薦,讓我們請到銀展創藝的謝適鴻總經理來分享AI加速台漫產製的經驗。原來,銀展本是從遊戲公司獨立出來的圖學開發團隊,所以他們對於提供條漫/數位漫畫「穩定產出(至少)70格/每週」的解決方案,帶有跨領域而來的數位科技思維,這點十分寶貴。

 

在追求穩定、高品質、人物靈活度的三大目標之下,銀展導入AI發展出動作素材庫、人物三視圖、換裝系統等多種模組。在短短的動畫示意簡報中,馬上就感受到銀展有意識地在應用AI大幅降低人工重製必須花費的成本,包括耗費的時間,還有因為重複繪製容易讓人感覺被機械化、可能增加出錯、且對於創意較無益的勞動成本。

 

銀展強調,他們的工作關注將產製更精準地與創作區隔開-當AI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自動化輔助,繪師/創作者就能在截稿前,有更充裕的機會來優化角色的故事性與視覺體驗的連結。具體來說,目前電腦技術上還做得不夠好,需要人力介入調校的AI味,就是分鏡的挑戰:用白話講,高明的專業分鏡師(storyboarder)特別懂得處理「哪格腳進來、手進來最自然」的問題。除了風格,還能因應不同題材(e.g. 搏擊動作型、對話型)來磨合圖文,幫助作品更順利完稿。這種屬於人獨有的,細膩揉合了光線、線條、背景和更難以述說的氛圍等集大成的想像力,既是創作者追求的呈現技術,更是我們這些讀者追求,帶來滿足愉悅的美感體驗。

 

題外心得:這種高度整合的藝術性,也是我格外著迷於遊戲和這群可愛且專注的工作者的原因。當創作與產製間的溝通運作順利、多線並進產能加快、產製CP值愈高,內容變現愈有利,應該更有助於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圖片備註:銀展創藝首部透過AI輔助繪製的漫畫《赤月下的雙子》,簡介上就清楚揭示人機協作的性質,推喔。

2024.5.13 出版xAI產業小聚筆記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gemonic 的頭像
    hegemonic

    跨越‧關鍵的痕跡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