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聽到了好多新分享,遇到的優秀夥伴也培養出互相支援或者共筆的形式,在對話之後常常讓我又回頭反覆想好久,這種期待未來還有切入可能的回饋感特別好—例如這場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的演講,分別從版權經紀、製作和導演角度談機會與問題,就與最近需要把內容嘗試商轉的工作很相關。
現在的製片公司對跨國買版權/找故事很積極也勇於挑戰,會僱用專業reader(例如大公司對中國市場有興趣,沒有英譯稿也沒關係,他們甚至可特聘中文評選人)。在製作端對文學作品的評估考量,故事好當然是基本盤,更重要的入選關鍵是:人設完整、角色間的關係發展夠完整。若背景走向符合最近觀眾的品味趨勢是加分,但這也可在改編時再調整,例如原本偏科幻、改編時加料Romance。
除了編劇,拍攝手法和導演也很有再創作的空間而不只是具體化或再現故事的畫面,我覺得新的數位科技如VR若更普及化,也會影響創作者思維與新作品的設計。這個部份在當天談得較少,大概也是因為舉的幾個故事案例即便是科幻框架仍偏半自傳/寫實。外觀漂亮的老房子、裡面空間夠大夠搭景和架設備、必要時屋主可同意改裝—這是傳統理想拍攝場所的要素。對本土導演拍臺灣劇來說,他就會更細膩地去關注北部、中南部、東部等細膩的地方氛圍。反過來說,當我們積極需要引介外地/外國人來認識深度的脈絡,怎麼細緻的鋪陳出這些層次,就需要發展出一套能跨文化,又能凸顯在地特色的觀點,從具體到抽象。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庄朋友相揪烤肉,又一年!
剛回臺灣時,因巧合落腳在之前從沒到過的南萬華,臺語叫加蚋仔的角角,也才第一次學習到即使是都市中人,在地理及心理的日常層次仍然可以與自然流動的河這麼貼近的這種經驗。轉個街口,古木、平房、老厝,尚可見到井的形狀與隱約的淅瀝水聲;給這附近華廈居民格外的方便,是緊鄰著的河堤休閒空間和水門停車位。雖然被歸在萬華區,但這是一片與艋舺不同的社區風情。一般白領打卡後的華燈時分這裡卻顯得幽深僻靜,然而在多數人熟睡的夜半清晨,可正是這座臺北最大果菜市場為了北臺灣芸芸眾生的肚腹打拼催到底的時刻~
這群可愛可敬的加蚋仔朋友們,是多半從小就在這裡走闖跑跳,並慧眼地在近年陸續消失與新開張的店家景色間,及早覺察這地方正加速捲入都市更新的年輕一代。感謝他們也包容我這款新住民的加入,更讓我學習到不同於鄉村和部落,就在這已經如此與商業化交融,又因為人口密度很高而不得不各自區劃出距離的住宅區裡,還可以用藝術的、文化的創意輕巧地拓展人的連結。無論是在現已拆除的天橋上辦攝影展、在大廟埕前放紀錄片、帶著更多在地或外地的大人小孩來聽老故事、來鑽小巷弄、來逛藝術家為店舖專門設計的喵喵,或像今夜這樣就在街邊暢快的馬拉松聚會,我們努力讓這被現代性逼很緊的城市空間,釋出多一點情感認同的互動。這麼些年我們已經體認到,臺北地景的快速變遷多半不可逆也再無可追,但透過夥伴們共同實踐,這些銘刻在身體和記憶所達成的可能,我們不會忘 🙂 謝謝六庄夥伴們❤️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fesh Shechter(侯非胥˙謝克特):無盡的終章 Grand Finale
2018.9.22 Sat 國家戲劇院
上半場甫結束,我就忍不住傳訊給同樣練舞的朋友:「棒死了我整場瞪著看捨不得眨眼哪!」連中場都埋了梗(先有一位舞者如破布娃娃般掛在椅子上,後又有另一位舞者匍匐倒地,瓦楞紙板上大大寫著「報應」,映照著旁邊開心鼓動著觀眾氣氛的室內樂團),讓情緒能持續鋪陳不中離,不禁讓我讚嘆,一部現代舞作品能讓人有這樣完整的劇場體驗,真的hen會!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六月廿四,比較多人知道的大概是熱熱鬧鬧的關聖帝君聖誕。在臺北行天宮的儀式恢弘莊嚴,眾多信徒虔誠祝禱;蒙福的遵循傳統發送結緣品回饋社會,廟方又結合近年熱門的「雞湯」路線,或利用各種媒體散播勸善語錄,或鼓勵個人把心之所繫寄於枝上,更是相當成功地拓廣了前來參拜的年齡層。
在加蚋仔,也有一場儀式進行著。嗩吶梆鼓響板鑼鈸的明亮音響,對映週日向晚老社區午後流淌的寂靜,溶為一圈神聖但不過分拘謹、激昂中少了喧囂、堅定卻也需勉力支持的-西秦王爺聖誕祝壽。
hegemo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